佰卓观点 | 房价及广州房价 - martlet

发布时间:2016-03-15 11:25:33 发布栏目:佰卓观点

2016315.jpg

前言:笔者长期生活在珠三角,经常出差于京津翼和长三角,往返于湖南湖北江西。主要身份是个法律人,兼职做点投资经贸领域的活。平时三五好友相聚,绕不开的几个话题:房子是不是要涨价了?经济是不是下行?股票要不要进一点?买点美元行不行?足球产业80亿值不值之类的。平时聊完也就忘了,思考的深度和维度总是不够。被问的多了,也就有将一些思绪整理成文字的想法,算是用另一种形式统一答复。为了避免长篇大论,采取一节一个小专题的方式,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。各位看客觉得讲的不对,出于必要性考虑,我都是不会修正的。

(一)房价和广州房价

之所以把这个问题作为第一个问题来说,主要是最近给这个问题问怕了。周遭同城的朋友问,老家的好友问,各大楼盘的销售电话邀请,二手中介的买房卖房信息轰炸,加上网上一堆不知道主力是谁的网文洗各种地板。下面逐一阐述笔者观点:

1、房子是什么?中国的房子是什么?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具备2个属性。一个是生活生产的场所,这个属性是全世界所有房子的共性,也是房屋制造出来的目的。中国人口多,加上自古以来,相对别的民族有置业的偏好,人人有房子是每个人中国人的梦想。这个属性也就是我们谈及房地产市场常说的“刚需”。除了这个属性之外,在中国以及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,房屋由于本身具备的价值大、耐损耗等特点,还具备一定的投资性。投资房屋成为保值增值的一个有效手段,特别是在国内民间投资渠道比较少的情况下,投资房屋从近十几年的实践来看,都是成功的,也是为数不多的老百姓有机会去实现财产保值增值的方式。

要单纯的剥离房屋的2个基本属性,是很困难的。二个属性之间相互影响、相互制约。刚需少了,保值价值就下降,反之亦然。对于房产的拥有量这个角度,我们必须有个判断:房子是多了还是少了?就这个问题,我自己琢磨了一下,也问了身边的朋友。在你认识的人中间,有谁是真正的绝对无房户?答案无一例外的是:还真的没有谁是真的无房户。

经过近二十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,房屋的保有量大大提高。“刚需”逐步减小,房子的保值增值价值也在逐步下降。

2、中国的房地产谁是最大的股东?谁最希望房屋涨价?由于中国大陆极其特殊的土地政策和土地财政政策,可以开诚布公的说,中国房地产最大的股东就是政府。这个认识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浅显的。要否认,除非改变现有的土地政策和土地财政政策。但凡有点逻辑能力,就能明白这个道理。房地产商人连第二股东我觉得都够不上,一般的地产项目,第二股东是银行等金融机构。地产商位居第三比较合适。

作为公司的股东,最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滞销,也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低价销售和过高价格销售。现在我们观察和理解我们现在的地产行业,如果从公司、股东的心态去分析,因该是靠谱的。作为大股东二股东,可以牺牲部分小股东的利益。这个是属于股东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,在市场变化的时候,重新洗牌,大股东吃掉小股东的股份也是常见的。作为大股东不希望产品滞销,滞销则无利可图。也不希望产品在过高或者是过低的价格中销售。价格过高伤害了消费者,破坏了市场。价格过低,不能覆盖成本和支出。

基于以上分析,2年前收缩市场,现在救市的行为都是有逻辑可寻的----没钱用了。

3、北上深的最近怎么怎么这么火爆?23456线城市是不是也会火起来?

先说北上深市场近期的火爆现象。这个现象要说,肯定不是一个或者是少数因素作用的结果。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,有几个因素是肯定存在的。一是游资炒作。大量的资本汇集在这大城市,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三个最富有城市,有钱人是扎堆,资本市场也是扎堆。在经济明显下行了2年多的情况下,大量的资本需要有个出口去实现增值保值。所以也就出现了“首付贷”之类的金融产品,杠杆被几倍的放大。和去年的股市一个道理,原理也是一个,无非就是股票换成了房产。二是土地储备不足。三个城市具有一个共性,人多地少。可供开发的土地不多,今后要建房子成本一定是在逐步增加。三是确有部分“刚需”成分,但占比不大。为什么说占比不大,道理也简单,看下这几个城市中的中产阶级,在现在的房价下,有几个能买的起的?刚需也是要建立在购买力能满足的前提下,就是在深圳,真的能拿出这么多钱买房子自住的人,少之又少。一个小区的价值超过一个上市公司的价值,荒唐之极。

讲到这里,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早些时候,宝能收购万科的事情。可以说,宝能就是不收购万科也是会收购千科、百科。为什么?宝能的钱哪里来的?大量是险资。这么巨量的资金,不做投资,怎么面对投保人的赎回?收购的那段时间,局面还不是那么明朗。能买的东西里面最优质的就是万科公司这样的“价值高、估值低、不设防”的股票。换了这2月,宝能直接炒楼盘或者是地产项目就好了。

23456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,千万不要打了鸡血,跟着一起嗨。除了部分二线,杭州等地。其他城市的地产短期内恢复繁荣,没戏。开始讲到房屋的二个属性互相影响,互相制约。大多数城市经过多年高速发展,满眼都是房子。每个城市都是新城连旧城,旧城连新城。建好的房子,三五年消化不完,是常态。小一点的地产商基本扫荡一空。通过各种管道,大量城市的财富全部集中在一个个新城上。要短期消化,谈何容易?“刚需”只有这么多,该买房子有能力买房子的人,都不止一套房。就是改善住房,一般也是一套换一套。一套新房出售,意味着一套二手房入市。整体上的变量是相当的。没有刚需刺激,保值价值有限。保值价值有限,除非都打了鸡血,才会造就虚假繁荣。何况,打了鸡血,还要有购买力。

简单做了一个市场调研,现在3线以下房地产价格基本处于房屋建造成本价(包括土地成本、资金成本和税收成本)上下10%左右,非常微妙的一个线。大股东收益实现了一部分,土地出让和部分税收。二股东权益有保障,必须通过销售实现。三股东,身体差一点的中小民企,基本完蛋,能坚持的也就是祈祷一个安全出局。大胆设想一下,要是房地产市场再维持现状半年到一年,会出现什么状况?怎一个惨字了得。要是乐观估计,3线以下城市的房价能保持货币贬值速度增长,就算万幸。

房产税征收在即,二手房交易营改增已有时间表。杀猪前最后一次喂食,越胖的猪越早杀。卸磨杀驴前最后一次磨磨,“天上龙肉,地下驴肉”,驴子还能干活,多好。

4、广州怎么了?这次唯一被排除在四大城市的广州,由于不温不火的市场,一下子成了“异端”。广州的房价怎么了?

首先我们要认识到,现在的广州的楼市,是正常的,北上深是非正常的。网络上有些专家,因此贬低广州经济地位等,实难理解。指责他们无知、别有用心,好像也不合适。但是按照他们的逻辑,广州也因该是和其他三大城市一样,房价上涨50%才是正常的,才能说明广州的经济地位没有下降,是符合一线城市的评判标准。逻辑上说不过去。

其实广州这个城市和别的城市一直都不一样。广州由于接触房地产市场较早,早在1997、98年前后就已经经历了一次房地产泡沫,那个时候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成型。在随后的十几年中,广州的楼市就一直是很平稳。即便是全国几次地产疯涨的时期,广州的涨幅就是相对较小的,不仅仅是这次。闻名全国的温州炒楼团,在广州连个泡沫都没有吹起来。坊间有传闻,广州市政府坚决抵制过温州等炒楼团扰乱广州楼市。当然只是传闻,如果是真事,因该说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。

广州是全国市场经济最早最深入的城市之一。各种市场要素全面、产业结构完整、教科研力量雄厚。对于市场的理解和判断,比较北上深虽有一定的滞后性,但是更为稳健。比较难出现,大量资金集中进入某个生产生活要素市场的现象。

广州人本性就很低调,不喜炫富攀比,包括对房子也是。真的要说富裕程度,还真的没有几个城市是可以和广州相比的。广州人是藏富于民,有钱低调,普遍富裕,懂的生活。这种感觉,在广州生活过几年,才能慢慢体会。也许这种特定的人群特质,也影响了房产的购买需求。

广州土地储备充裕,财政状况良好。政府对于推动地产市场短期爆发的冲动性不足,也是这次没有跟着一线城市统一步伐的原因之一。广州除了亚运会搞了一次亏本生意,基本上地方财政状况是良好的。加上广州本来就是一个多中心的城市,花都番禺增城从化等区,土地储备丰富。可以预见相当长一段时间满足城市发展的土地基本能够保障。

这些因素加在一起,也就是能解释“广州怎了”的问题。从笔者个人的理解看,广州的市场才是真的理智的市场,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。广州这个城市,会因为这样的选择,增加城市竞争力,而不是相反。城市总是要让人容易生存下来,能带给人们更优质的生活。买不起房子,供不起房子的城市,能有多好?

5、面对市场,怎么办?

首先是冷静,永远要明白一个道理,别人能赚的钱,你不一定能赚到。市场上总是第一批人占据了先机,等大家都感觉到的时候,已经是晚了。这个时候即便是有投资冲动,笔者也是建议:快进快出,一步一回头。不要成为“填坑”的那个人。

房地产从发展的近20年来看,总体上投资者都是获益的。但是,万事都有例外,这次的情况和以前任何时候都不一样。实体经济下行,短期内看不到任何重大利好。对于房地产而言,唯一的可以作为乐观分析的因素就是“货币增发”。就这个因素,完全不能支持我们对房产做出过多风险的投资行为。

北上深想买房子的,如果是“刚需”。建议晚一点买,即便上上涨,后期也是货币因素在起作用,可以先租。楼价崩盘的可能性不是没有,至少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大。

北上深想炒楼的,慎之又慎。洞已经挖好,就看谁跳了。这个收益的空间和风险之比,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其他城市“刚需”的,看好就买。货币增发是个大概率事件,目前房地产价格基本是成本价格。

其他城市想投资目的购买的,注意节点。这个钱,很难赚到,也就是跑过人民币贬值速度。考虑到持有税和其他因素,跑过跑不过,难说。如果是拆借资金投资,建议就不要掺和了,意义不大。

没有什么市场是能永远红火下去的,包括地产。没有那个行业是人人能赚到钱的,包括地产。没有那个城市是可以靠地产维持可持续的财政收入的,也没有那个国家民族是靠盖房子就能实现小康的。这是常识。

(广东佰卓律师事务所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)